深夜辗转难眠,白天昏沉乏力,不少人将失眠归咎于 “压力大”,却忽略了它可能是身体器官或系统异常的信号。失眠并非单纯的 “睡不着”,而是身体在提醒我们:某个环节可能出现了问题。如果出现了失眠的话,到底是身体哪里出现问题了呢?这边就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国医名师馆首届国医名师刘根尚医生为大家科普一下,失眠到底是身体哪里出现问题了。
刘根尚医生如何?调理治疗失眠效果怎么样?
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国医名师馆首届国医名师,北京市中医郁证临床学科创新示范基地主任,2021年度人民好医生;师从刘渡舟教授、赵绍琴教授和步玉如教授等当代中医大家;中国医药暨传统手法专家亚运会义诊团秘书长、曾任全国名老中医疑难病诊疗研究所秘书长兼临床组组长。
运用中医治疗长期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过敏性疾病、脾胃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各种疑难病症,以及动脉硬化、多发性斑块、脑出血、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刘根尚医生表示失眠这种疾病出现,可能是身体的很多器官不够健康所引起的。如果想知道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还是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失眠主要是以下几个身体部分出现异常所引发的。
从生理机制来看,失眠常与神经系统失衡相关。大脑中的 “睡眠中枢” 依靠神经递质调节睡眠节律,若血清素、褪黑素分泌不足,或皮质醇(压力激素)夜间异常升高,会直接打破 “清醒 - 睡眠” 的平衡,导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这类情况可能与长期焦虑、抑郁情绪相关,也可能是大脑神经功能退化的早期表现,比如中老年人常见的睡眠片段化,就与神经细胞活性下降有关。
内分泌系统紊乱也是失眠的重要诱因。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身体代谢,使人兴奋、心跳加快,进而干扰睡眠;女性更年期前后,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骤降,会引发潮热、盗汗等不适,间接导致睡眠中断。此外,糖尿病患者若夜间血糖波动过大,或出现低血糖症状,也会频繁醒来,形成 “睡不踏实” 的恶性循环。
心血管与呼吸系统问题同样会影响睡眠质量。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人,夜间平躺时回心血量增加,可能引发胸闷、憋气,迫使身体醒来以缓解不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则会在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大脑因缺氧被频繁唤醒,次日虽无明显记忆,却会感到极度疲惫。这些疾病引发的失眠,往往伴随 “夜间憋醒”“晨起头痛” 等特异性症状,需格外警惕。
除了器官病变,消化系统不适也可能成为失眠的 “隐形推手”。胃食管反流患者夜间平躺时,胃酸易反流至食管,灼烧感会让人从睡梦中惊醒;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若夜间腹痛、腹胀,同样会破坏睡眠连续性。这类失眠多与 “睡前饮食不当” 相关,比如吃太饱、喝浓茶或咖啡,会进一步加重肠胃负担,加剧睡眠问题。
面对失眠,不应单纯依赖助眠药物,而应先排查身体潜在问题。记录睡眠日记(包括入睡时间、醒来次数、伴随症状),结合体检(如甲状腺功能、血糖、睡眠监测),才能找到失眠的根本原因。调整作息、营造舒适睡眠环境是基础,若伴随持续头痛、心悸、体重异常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小问题拖成慢性疾病。
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的重要过程,失眠背后的健康信号不容忽视。重视每一次 “睡不着”,才能及时调整身体状态,找回安稳睡眠,守护长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