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这个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大众熟知的心理疾病,如同笼罩在患者心头的阴霾,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他们的生活与心灵。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影响病情的关键因素。这边就请到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刘清国医生为大家科普一下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刘清国医生怎么样?调理抑郁症效果好不好?
刘清国,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圣彼得堡中医院院长兼首席专家、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儿科医科大学荣誉教授。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基础部副主任、学院副院长、学院党委书记,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统战部部长。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监事,中国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刘清国医生长期从事药物贴敷、熏洗等药物外治临床与研究工作,针药并用治疗各类疑难杂症,如失眠、焦虑抑郁症;及硬皮病、风疹、湿疹、牛皮癣、银屑病、神经性皮炎、丹毒、贯通性毛囊炎、痤疮等各类皮肤病;综合针灸、中药内服外用方法治疗头风、痛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非特异性结肠炎、胃下垂、颈椎病、股骨头坏死等疾病;以及老年糖尿病、中风、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癌症术后调理及放化疗辅助治疗等。
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刘清国医生表示出现抑郁症,积极的同医生配合治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情绪管理,生活管理,饮食管理等诸多方面,具体的情况需要重视如下几点:
一、情绪管理:正视情绪,积极应对
情绪波动是抑郁症患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患者常常会被负面情绪所包围,陷入低落、悲伤、焦虑的情绪漩涡中难以自拔。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学会正视自己的情绪,不要逃避或压抑。当负面情绪袭来时,可以尝试记录情绪日记,将内心的感受、想法和引发情绪的事件详细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患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情绪变化的规律和触发因素,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
二、生活作息:规律作息,健康生活
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会加重抑郁症患者的病情,而规律的作息则是康复的基础。患者应尽量保持固定的起床和睡觉时间,每天保证 7 - 9 小时的充足睡眠。为了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卧室要保持安静、黑暗和凉爽,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如果存在入睡困难的问题,可以在睡前泡个热水澡、喝一杯温牛奶或进行简单的冥想放松,帮助身体和大脑进入放松状态。
三、社交活动:适度社交,建立支持系统
抑郁症患者往往会产生自我封闭的倾向,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接触,但这样只会让病情愈发严重。适度的社交活动能够帮助患者打破孤独的状态,感受到外界的温暖与支持。患者可以从参加一些小型的社交活动开始,如与亲密的朋友或家人聚会,在熟悉、轻松的氛围中逐渐恢复社交能力。也可以加入一些兴趣小组,如读书俱乐部、绘画班等,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中结识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子。
四、自我关怀:接纳自己,培养兴趣
抑郁症患者常常对自己有着过高的要求和过度的自责,这种负面的自我评价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学会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患者可以尝试每天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对着镜子告诉自己 “我已经尽力了”“我是有价值的”,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改变消极的自我认知。
五、病情监测:定期就医,遵医嘱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疾病,患者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是控制病情的关键,不要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因为药物剂量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同时,定期前往医院复诊也非常重要,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建议。
抑郁症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自我管理和调整。通过情绪管理、规律作息、适度社交、自我关怀以及积极配合治疗,患者能够逐渐走出阴霾,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同时,家人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也是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让我们共同为抑郁症患者营造一个温暖、包容的环境,陪伴他们走向康复之路。